close
一、「琴我合一」的理想



鋼琴是所有樂器中最能表達「音樂語言」的樂器之王;它以寬廣的音域和多彩的音色,經由演奏者的演奏來傳達作曲家的音樂思想。因此,演奏者是賦予鋼琴生命力的人,就像父母之於子女,大腦之於手腳,駕馭之際應出之以情,使之以方。

比起其他樂器的輕易入懷,鋼琴的龐大構造常使演奏者望而生畏,更別提和它親密與共。於是,如何體會鋼琴為自己身體的延伸,而在彈奏時,全心全意、全神貫注地和鋼琴緊密地結合為一體,這就成為演奏者最艱難而重要的課題。



(一) 從擦琴開始



如果你在上課時或演奏中,總覺得琴是琴,我是我,連鍵盤的黑白高低都分不清,這時不要洩氣,沒關係,你不妨試著從擦琴開始體會「琴我合一」的感覺。每次練琴前,先培養你的情緒,然後充滿愛心地擦拭你所面對的鋼琴,從琴鍵開始擦。擦一個鍵,做一次深呼吸,一定要吸到丹田,再細細地吐出;同時,以內耳冥想一下這個鍵的音高,然後下一個鍵。你可以在五分鐘內完成這個功課。接著,你還要擦亮琴身,想像它就是你自己美麗(英俊)的面容。

擦完琴身,請你端坐琴前,上身放鬆並微閉雙眼,平心靜氣地做丹田呼吸。吐氣時,以意念在腦海裡將鋼琴縮小入懷,反覆十次以上。

雖然這只是一些小小的動作,但只要你肯用心,琴我合一的感覺就會自然地呈現出來了。



(二) 意念集中在指端



指端是彈奏者和鋼琴之間做最親密接觸的部位。鋼琴所傳送的音樂語言是否清晰生動,就在於彈奏者能否隨時專注其意念於指端,自如地發揮每一個手指的獨特性以及指端各個部位變化音色的功能。一般演奏者之所以在演奏中失控,大都是因為指端無力承受重量來駕駛鍵盤所產生的後果。

蘇俄鋼琴教育家亨利‧涅高茲(Neuhaus, Heinrich 1888-1964)認為:「對於好的鋼琴家來說,手和鍵盤完全是互相依存的!」這句話說得非常好。經由意念集中所訓練出來的指端,必定能深穩無誤地出入鍵盤,進而發揮鋼琴的威力。

意念集中的訓練必須隨時存在於任何練習之中,即使是最初的手指獨立練習也要如此,彈奏者應專注地控制指端瞬間觸鍵的質量;而在音階的練習中,瞬間同時落指(彈奏),、抬指(預備)的動作,更必須由意念來帶動。這樣由最基本的手指動作來要求自己,大約一個月左右,意念集中的習慣就能建立起來。

 

(三) 讓身體的內力傳入指端



指端(著力點)和背部(支持點)之間的肩背腕掌是彈奏鋼琴時的能量輸送帶,由於鋼琴作品的無限多樣化,使得這個輸送帶必須靈活地在鍵盤間上下左右暢行無礙,以達成傳送能量的任務。而「完全地放鬆」則是先決條件。

正確的彈奏要領是指端有力,同時肩背腕掌放鬆,也就是,將指端和肩背腕掌視為不同職務的部位。但一般學生很不容易做到這一點。常見的錯誤是,指端和肩背腕掌往往處於互相牽制的狀態-指端有力時,手臂就跟著僵硬;肩背腕掌放鬆時,指端也同時相繼無力。如此一來,不是僵化的肩背腕掌使學生無法得心應手地親近鋼琴,就是軟弱無力的指觸喪失了和鍵盤緊密接觸的可能。

放鬆是人類先天所具有的身心狀態,卻因為錯誤的觀念和習慣,使它成為必須重新學習的功課,而身心僵化的習慣越深,學習放鬆的時間就愈久。

通常,「用力量重」觀念總是存在於生活中,要理解「放鬆量重」的現象,不妨透過一些容易理解的譬喻和實際體驗來啟發。例如:

1. 先來一次讓自己全身用力地坐進沙發,再來一次完全不使力地落向沙發,讓自己仔細觀察哪一次陷得比較深?

2. 先來一次在鍵盤上高舉雙臂用力敲下,再來一次高舉手臂放鬆落下,讓自己辨別兩次音響的質量差異。

3. 拿羽毛扇和竹扇以相同的動作比較何者扇處的風量較大,藉以說明彈性的威力。

一般學生理解道理之後,就比較願意用心體會放鬆狀態的感覺,而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,循序漸進地軟化自己的身體,擁抱鋼琴,親近鋼琴。



二、揭開樂譜之門



作曲家將樂念構思於樂譜之際,雖然受限於當時的樂器性能和演奏技巧,但我們卻可以超越時空阻隔,從樂譜中尋找作曲加內心世界的無窮奧妙,而以更豐富的音響詮釋作曲家的音樂理念,再經由精確生動的演奏傳達給觀眾。在這個過程中,讀譜,做譜,背譜就成為最嚴肅而重要的工作,也是一般學生最不願意下功夫的功課。



(一) 掌握樂譜中的佈局



音樂是一門難以捉摸的時間藝術,演奏者必須理智地掌握音樂的組織結構,才能以冷靜的頭腦指揮多感的心,唱出感動聽眾的音樂,這個紮根工作必須像建築的開基工程一般地穩固,從細微的分析到整體的掌握,一點都馬虎不得。

九成以上的學生練習曲子總是一彈再彈地使手指熟練,當然,這樣也可以達到目的地,但是一道演奏時就無法做到安穩流暢,很可能錯一個因就慌張失措而全盤皆亂。

舒曼曾指出,「學習音樂必須訓練自己,在樂譜紙上也能了然於心。」舒曼的話真是一語中的,讀譜的訓練並非一蹴可及,由簡入繁的逐層學習是具有價值的時間投資。



(二) 做自己的樂譜



讀譜之時應以鉛筆畫出能使自己一目了然的文字或記號,例如:

1. 曲式結構的分段名稱以文字標記。

2. 重要和聲以和聲級數或功能名稱標示。

3. 主題以箭頭或括弧提示,或以色筆畫出。

4. 以大小英文字母標示調性。

5. 以圈或線來強化作曲家標示於譜上的速度、音量及感情的變化。

6. 以勾號標出分句點。



(三) 先背再練

這是必須從初學就養成的習慣,也就是從簡單的小曲子做起,以讀譜、唱譜、想譜、默譜的方式,一音一句地將譜背在腦海裡,並以內耳想像音樂之後,再動手練習。當然,兩者必須時時交替進行,直到手腦互動無礙。

背誦內容的先後次序可以自由策劃,以下幾項原則僅供參考:



1. 先透過讀譜及視奏,瞭解樂曲的整體架構,避免依賴唱片或錄音,如此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。

2. 以樂句為單位,先背和聲在仔細地分聲部或分手詳背,然後擴及樂段以至全曲。

3. 將大同小異的樂段抽出比較其在彈性、和聲、節奏上的細微差異,在分別加強記憶之。

4. 以倒背的方式考驗自己。

5. 堅持到底,永不氣餒。



三、遠離盲目無感的練習



在音樂的領域裡,任何技巧的訓練都必定要透過「感覺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也只有以「感覺」為出發點的練習才能完成音樂的重現。如果一個人歷經數十寒暑的苦練仍然無法清晰自然地詮釋音樂,最先要檢討的就是練琴的態度和方法。



(一) 保持身心放鬆



在忙碌的課業壓力下,要每天擠出二至四小時練琴,有時還要背負著排不到琴點的憂慮,一進琴房便不假思索地鼕鏘起來,這時,身心都處於緊張疲憊的狀態,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做完全而有效的練習。此時,不妨以五分鐘的時間作擦琴調息的功課。

心情平靜之後,再做五分鐘放鬆肌肉的動作,然後端坐琴前,閉目調息養神。如此開始,練琴的效果必定 勝過一般。



(二) 有計畫地練習



一個有抱負的學生,應該養成每次練習都做計畫的習慣。根據練習時間的長短,曲目的難易以及個人的特殊狀況等,列一個練習計畫簡表,並且照表進行,而在練習之後再做一番自我評量。

在一般的常態中,大學音樂係的學生每天的練習時數不應少於四小時,練習計畫的擬定有如下幾項大原則:

重質不重量,除了基本的純技巧練習及視奏必須每天練之外,其他作品可一難易輕重,輪流分配時間,而在時間內能夠有所得。絕對不要養成東練西練,卻不知自己練了什麼的習慣。

安排讀譜思考的時間,做無聲的練習。

確立兼顧技巧性及音樂性作品的練習目的。

安排錄音時間,尤其是在演出前兩週,一方面可以訓練自己完整地詮釋樂曲,一方面可以及早發現缺失,適時加以糾正。

視個別狀況,安排休息時間,應避免在精神渙散時繼續練習。



(三) 慢練是萬靈丹



「十次踉蹌九次快」,用這句俗語來警告那些自以為厲害而不顧慢練的學生是頗為貼切的。駕馭雙手在鍵盤上飛翔就像嬰兒之學步一樣,必須小心翼翼地站穩腳步,從慢而小的步伐開始,一步接著一步地練習,直到非常安全穩定時,在邁開腳步走快些,最後才學習奔跑跳躍。這個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礎上,而惟有富於安全感的飛躍,才有自由生動的可能。

一般天分較高的學生常在這方面有所疏忽,因而導致錯音百出、速度不穩、緊張忘譜。他們視譜快、感受強,拿到譜馬上就陶醉在幻想世界裡,卻忽略了理智地分析樂曲,漸進地訓練雙手,深入地探究音樂才是練習的必要途徑。於是披著美麗外衣的詮釋,就在演奏時經不起考驗地剝落了。

要建立慢練的習慣,使用節拍器是最好的方法。其優點大體如下:



1. 加強數細拍的能力。細數拍子是表現精確節奏的必要訓練,而節拍器的推動使練習更具效力。

2. 建立掌握速度的能力和信心。速度的詮釋因人而異,堅強的能力和信心則是快慢自如駕馭速度的條件。

3. 嚴格地控制從慢到快的練習步驟,對自我要求較差的學生有極為明顯的管制功效。

4. 為練習提供速度指標,從而激勵自己朝著指標努力邁進。



(四) 傾聽自己的聲音



「傾聽」在練琴的過程中式極為重要的心理活動,卻常被學生所忽略。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學生在音樂基礎訓練課程中,音感成績極佳,但在練琴時錯誤百出卻毫不自知;我們也可以發現,有些技巧過人的學生,竟然不能察覺自己在音質層次上的缺乏變化,這都是在練琴時不曾結合「心」和「耳」的結果。

音樂是時間性的聲音藝術,而鋼琴音樂就如同安東‧魯賓斯坦(Rubinstein, Anton 1829-1894)所說:「你認為它是一件樂器嗎?它是一百件樂器!」鋼琴是何等的複雜多變,演奏者必須像樂團指揮一般能瞬息掌握音高音質的細微差異,而這個功夫就是從「傾聽」習慣做來。

自我訓練「傾聽」的能力,大體不離如下步驟:



1. 由複音音樂著手練習,以唱的方式分聲部背譜,然後,彈第一部唱第二部(注意音高準確),再以同樣的方式唱其他聲部,最後只留一個聲部不彈,而以唱代之。

2. 彈奏重要和聲,仔細傾聽辨識,並做移調練習。

3. 只彈和聲進行,用心或口唱出旋律。

4. 閉眼想譜,以內耳想像音響,再彈奏比較之。

5. 經常擔任伴奏或參與室內樂演奏,從合奏中養成「傾聽」的習慣。



(五) 拓展深遠的想像力



鋼琴的演奏藝術就如同其他藝術一般,演奏者必定要具有感性及知性的想像力,才能再創氣韻生動的音樂。然而,能兩者兼備以達平衡者為數極少;也就是說,感性想像力較強者,往往則知性想像力相對減弱,反之亦然。兩者的差距愈大,音樂的表現就愈不完美。

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,如何隨時拓展自己深遠的想像力,便是練琴之外的重要功課:

1. 閱讀傳記、詩詞、小說等文學作品,在文學與音樂緊密的交融中,啟發內在的感受能力。

2. 透過對繪畫、舞蹈、戲劇、雕刻等藝術的深入瞭解中,增進對色彩、氣氛、結構、均衡的掌握能力。

3. 接觸大自然以保持一顆純淨易感的新,敏銳地接受音樂的顫動,而吟唱出自然動人的樂音。

4. 熟稔管弦樂團各種樂器的音色及特性,在鋼琴演奏中以意念想像其色彩,而使音響更富層次性。

5. 訓練自己像一個指揮,以想像力駕馭十指,使如樂團一般彼此合作而各盡職守。



四、演奏之際當下放心



鋼琴演奏是樂器演奏中,必須由演奏者獨自面對觀眾來詮釋樂曲的活動。演奏者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,無疑地,絕對高於其他樂器的演奏者。然而,假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,鋼琴演奏實際上賦予演奏者較寬廣的自我展現的時空。如果我們已經正確地做好演奏前的練習,那麼,上台展現應該是十分自然愉悅的自我發揮,應該是神氣活現的自我展現,壓力又何足罣礙呢?

對於容易情緒失控的學生,以下幾點建議可茲參考:

1. 上台前和演奏中不要想譜,不去想,就不會自以為忘譜而窮緊張。

2. 演奏中,專注於「音樂」而放下「音符」,正確的練習以使琴人一體,無須擔心音符會字手中消失。

3. 「傾聽」自己的音樂如同練習時一般。當自己成為聽眾時,就不會害怕聽眾。

4. 經常保持冷靜的腦,熱情的心。如果緊張到無法冷靜,就專心於情感面的詮釋,也許有所缺失,但至少不會錯誤百出,不知所云。

5. 演奏前三週,必須完成準備工作。之後,每天慢速練習,錄音,或是找親戚朋友當聽眾做模擬演出。

6. 緊張現前時,立即深呼吸找回自我。


轉自 http://myweb.hinet.net/home15/legatochen/Piano%20and%20the%20player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s8xj6 的頭像
    as8xj6

    我的世界

    as8xj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